劇場實驗激發城市藝術創造力!專家探討劇院與教育院校、科研機構的鏈接
劇場實驗激發城市藝術創造力!專家探討劇院與教育院校、科研機構的鏈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記者10月2日從廣州大劇院獲悉,一場“劇場實驗室與舞臺實驗家——實驗劇場作品創新與發展研討會”在穗舉行,專家學者圍繞城市藝術創造力進行探討,爲小劇場內容建設建言獻策。
研討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產業發展部部長鬍娜表示,沉浸式小劇場歌劇,角色少、樂隊小、距離近等,降低了歌劇製作的成本、票價門檻,以更加符合當下消費者需求的形式進入大衆的視野。根據不同藝術形式、藝術門類的特性,實驗劇場作品裡所呈現的“沉浸式”也應有所不同。
以人类身份活下去
农家弃女之秀丽田园 小说
植物系統之悠閒鄉村
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董峰認爲,儘管藝術有其自我表達,但實驗劇場作品作爲一種多元新形態,需要在滿足自身邏輯之上對藝術價值進行更長遠的探索,並體現行業社會責任感以及當下時代意義。
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所長王煒指出,實驗劇場作品本質上並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小劇場作品與空間無關,與資本無關,與想象力有關。想象力有多大,劇場就有多大”,但這也對實驗劇場作品在場地、空間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驗劇場作品對於觀衆共鳴、觀演關係共生的挑戰,將極大地促進學科研究方向的明晰化。”星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曹仕鋒稱,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作品在創作階段以邀請學生演員參與的形式推動劇院與高校的合作,爲青年藝術人才提供發展平臺。
“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是藝術管理專業長期熱議的話題,實現劇院與教育院校、科研機構的鏈接。自2015年開始,廣州大劇院在實驗劇場製作中進行了多樣化的舞臺實踐與嘗試,在促進製作內容自主多樣態生產的同時,亦爲行業就實驗劇場作品的研究與探索提供樣本。
“實驗劇場作品是基於城市藝術人才的突破研發。” 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表示,希望將學術力量和科研體系引入劇院創作評估總結,通過設立來自北上廣的藝術教育機構、藝術生產機構、藝術研究機構組成的課題組,將藝術實驗與理論研究結合,實際上是“產學研一體化”的結果,同時梳理出值得推廣的藝術作品研發和人才培養經驗。她說,通過這些實驗演出製作的實施,行業研究纔能有的放矢,其研究結果才能真正反哺於市場。
中秋國慶假期,廣州大劇院推出了沉浸式喜歌劇周,兩部沉浸式實驗劇場作品《蘋果之夜(Pomme d’Api)》《麗塔》再次與觀衆見面。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變成“歌劇酒吧”,觀衆不僅能近距離感受歌劇藝術的魅力,還能輕鬆愉快地沉浸其中開懷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