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 臺海問題非優先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水溝卡1顆不尋常髒煤球!路人撿起想丟掉卻聽到「詭異叫聲」細看發現動了
衆所矚目的中共二十大即將拉開帷幕,外界除了關心人事安排動向以外,也很關心後續大陸的國際政策和兩岸政策走向如何。雖然二十大報告還未公佈,但從最近幾年中共的權威文件尤其是不久前剛結束的十九屆七中全會公報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七中全會既總結了過去1年的工作,也總結了過去5年的成就,尤其是後者,可以視爲二十大報告的精簡版。針對前者,公報中提及「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看起來應該是直接指向兩岸問題,香港問題雖然是公報着墨的重點,但這主要出現在5年回顧部分,而在1年總結部分只提及香港迴歸25週年。不過,這段表述還是側重於大陸的態度,而非成績,因爲只是開展了鬥爭、亮明瞭態度,但並未對結果有所闡述。在5年總結中公報提到,「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尤其是後半句說明大陸認可目前香港局勢的演變結果。
5年回顧中的涉臺部分,「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展示了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這實際上也維持了大致的語言風格,完全未提兩岸關係的現狀和取得的成績,只側重於表達態度,而在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則明確了具體成就如開放三通和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等。
比起略顯黯淡的兩岸關係成績,大陸後續對待國際關係和兩岸關係的思路或許更值得探究,在公報中使用了這樣一句話,「堅持國家利益爲重、國內政治優先」,後半句可是大陸政治語言中第一次出現,這個或許能解釋大陸在俄烏衝突、對臺武統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抉擇的深層思路。
很多人用「鬥而不破」來形容中美關係,其實這也能夠覆蓋大陸在臺海問題上的基本態度,大陸一直都在強調要「發揚鬥爭精神」,在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還曾大書要「頂住和反擊外部極端打壓扼制,開展涉港、涉臺、涉疆、涉藏、涉海等鬥爭」,但大陸也充分意識到,在鬥爭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提出不僅要「敢於鬥爭」,還要「善於鬥爭」。如今大陸更直接表達要以國內政治優先,可謂進一步明確瞭如何保持定力和善於鬥爭,後續在二十大報告中要如何全面闡釋這一思路,就頗爲值得觀察。
衆所周知,中共黨代會和全國兩會一般不是發佈對臺政策的場合,一般也不會在文件中明確闡述新的對臺政策,而更多地是總結過往工作和發出呼籲。但在二十大報告中會詳細闡述大陸的總體安全觀和後續的大政方針,從這些章節中我們可以符合邏輯地作出推斷,將臺海問題置於中美競合和大陸自身發展的大邏輯之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在二十大的觀察中抓住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