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補貼調查純屬作繭自縛

歐盟反補貼調查純屬作繭自縛

“打不過就坑”,似乎已成爲歐美西方國家遏制中國優勢產業發展的慣用套路。如今歐盟又把這樣的套路用在了中國電動汽車身上。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不僅激起中方強烈不滿,也引發包括德國在內的不少歐盟成員國擔憂。

雷克萨斯GX460价比全国特价献礼

反補貼調查和反傾銷調查都屬於貿易救濟範疇,其規則有追求公平貿易的涵義。不過,此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僅依據對所謂補貼項目和損害威脅的“主觀臆斷”,缺乏充足證據支持,並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毫不客氣地講,歐盟此舉是在以“公平貿易”之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乃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爲。

今天中國汽車企業提供性價比高、可滿足不同細分市場和多樣需求的電動汽車,贏得包括歐洲民衆在內的全球消費者青睞。這種產業優勢不是憑藉所謂“國家鉅額補貼”形成的,而是整車企業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進步和創新,並在激烈的中國本土市場競爭中累積出來的。歐盟應客觀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進步與發展,而不是隨意動用單邊經貿工具來阻止,或提高中國電動汽車產品在歐發展和經營成本。

歐盟稱中國電動汽車獲得“鉅額國家補貼”,人爲壓低價格扭曲了歐洲市場,根本站不住腳。事實上,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售價遠高於中國國內。例如,比亞迪海豹售價爲44990歐元(約合人民幣35萬元),國內售價18.98萬元起;而特斯拉從上海超級工廠出口到歐洲的Model Y和Model 3售價也明顯高於國內。

不得不說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在2022年年底已完全退出。爲了強化公平競爭,早在2018年年底,國家就要求地方取消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相反,時至今日,歐美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仍在繼續。例如,德國對4萬歐元以下純電動車型最高補貼4500歐元;法國的普通消費者購車補貼爲5000歐元,低收入家庭的電動汽車補貼爲7000歐元;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對符合其專設條件的電動汽車補貼高達7500美元。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無非是想要通過貿易保護,阻礙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問題在於,汽車是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需要開放的市場,進行公平競爭,而不是保護主義。面對跑在自己前面的選手,如果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奮力追趕,而是總想給別人腿上綁上沙袋,既不現實,也不公平。

中歐汽車產業有着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經過40多年互信和深耕,雙方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歐盟汽車企業在中國投資經營多年,中國不僅爲歐洲車企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而且中國市場已成爲衆多歐洲車企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的馬路上,行駛的大多是德國車、日本車、美國車和法國車,這從一個側面展現出中國汽車市場的開放度和多元性,應該得到歐盟各國的重視和珍惜。

無論對歐洲消費者,還是歐洲車企而言,中國電動汽車都不是“狼來了”。要看到,當前歐洲本地產的電動汽車賣得都很貴。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入,不僅讓歐洲消費者有了更多更實惠的選擇,也有利於倒逼歐洲車企在新能源賽道上加快創新。如果對中國電動汽車動不動就“砌牆”,必然會對歐洲消費者因中國電動汽車入歐所帶來的實惠造成損害。更何況,指望“砌牆”也彌補不了企業因爲缺乏創新與先進技術落下的差距。畢竟,作繭自縛是無法讓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壯大變強的。

最讨厌的家伙

更要看到,電動汽車對於交通行業減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有着重要推動作用。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隨意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必將給全球電動汽車的發展蒙上陰影,遲滯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顯然,這也不利於全球碳中和願景的實現。

妹妹赢了哥哥!张本美和混双3-1战胜张本智和

超呛!宅神开战唐凤 7问题问倒对方:好意思领政委薪水?

网游之最强生活玩家 猪肉乱炖
神武 戰 王

春节档首日《熊出没》上座率夺冠,《流浪地球2》《满江红》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