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賣40億!讓辣妹上癮的西南土特產,偷偷席捲全國
翻滾着紅油的川渝火鍋,向來是火鍋界屹立不倒的扛把子。
極致的滾燙和麻辣雖然過癮,但火燒火燎的後勁兒卻總讓人退避三舍。
當人們在火鍋店被辣的嘶哈嘶哈停不下來時,川渝地區的土著,會默默端出他們的“西南神秘力量”唯怡豆奶。
大部分時間都在火鍋店裡出現的唯怡豆奶,最突出的功能就一個:解辣。
丁香醫生曾經拿唯怡豆奶、冰可樂、冰淇淋、冰塊、漱口水等“解辣神器”做過一個“解辣能力橫向對比”實驗。
動圖來源:丁香醫生
最終,冰淇淋和唯怡豆奶獲得了第一第二名。
有段子說,川渝人不是天生能吃辣,而是因爲從小就有唯怡喝。
憑藉着“解辣”一條賣點,唯怡成爲了西南地區當之無愧的飲料扛把子。
光在2020年,唯怡豆奶銷售額突破40億元,在植物蛋白飲品中位列全國第三,西南第一。
在好奇之餘,無數火鍋老饕也會對這款飲料發出靈魂拷問:
但憑解辣,唯怡豆奶是怎麼做到這麼大規模的呢?
川渝人:能接受鴛鴦鍋,但不接受沒唯怡
每個城市都曾有自己的“神仙水”。
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和炸灌腸、炸醬麪一起,構成了北京孩子童年的味道。
廣州的孩子們,則會在大人身邊,抱着一罐廣式菠蘿啤,裝模作樣地“喝啤酒”。
在滿地小海鮮和啤酒的青島,當地人則用嶗山白花蛇草水來緩解體內過多的尿酸。
而四川的唯怡豆奶,則在川渝人民心中,和火鍋牢牢綁定在了一起。
對於嗜辣如命的川渝人來說,有鴛鴦鍋的火鍋店,都不算正宗。
但是,相比於鴛鴦鍋,一家沒有唯怡豆奶賣的火鍋店,更會讓川渝人失望。
唯怡豆奶,就是川渝火鍋店的檢驗標誌。
有段子說:“不買唯怡的火鍋店,會給人一種老闆是廣東人的感覺。”
影/發表會沒提的購車金與精品放送…KYMCO新車上市無甜蜜期,全力以赴!
本地人眼裡,唯怡豆奶是從小喝到大的火鍋伴侶。
但是出了川渝,唯怡豆奶就變成了稀罕物。
唯怡基本只出現在川菜館子和火鍋店裡,默默守護着食客的胃,成爲離家川渝年輕人的鄉愁。
出門在外的川渝人,甚至會組織“唯怡代購團”從四川一箱箱的買只有本地賣的綠瓶唯怡來解饞。
唯怡豆奶可不只是川渝人的情懷,它甚至救了自己老東家——藍劍集團一命。
藍劍集團曾經的拳頭產品,是佔當地市場份額85%的藍劍啤酒。
但是在2007年,藍劍啤酒被華潤集團收購,慢慢銷聲匿跡,成了無數老四川的心頭痛。
唯怡豆奶則成爲了藍劍集團的唯一救命稻草。
後來,唯怡豆奶成功挑起大梁。連續9年都蟬聯西部地區產銷量第一的寶座。
藍劍集團不僅以62億元的營收進入四川省企業的前50名,還在前些年傳來了準備上市的消息。
當然,在川渝地區的“解辣”賽道上,唯怡從不缺乏挑戰者。
王老吉、可口可樂、檸檬茶、大窯等飲料都對西南地區的餐飲行業虎視眈眈。
但是任憑外來者如何花招頻出,唯怡豆奶始終以餐飲渠道95%的市場佔有率傲視羣雄。
等10年博物馆没着落!保丽龙大厂董娘索1亿捐款 台艺大因这理由免还
只要川渝人還喜歡吃火鍋一天,那唯怡就會繼續稱霸下去。
火鍋店釘子戶:稱霸30年,不止靠便宜
國內的傳統豆奶市場,基本有四大品牌四足鼎立。
分別是:北露露、南椰樹、東銀鷺,西唯怡。四大品牌都有一個執念:走出去。
但是相比於積極開疆擴土的露露、椰樹和銀鷺,唯怡豆奶更像是保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理念的穩健派。
對唯怡豆奶來說,守好自己的大本營,是向外拓展的第一步。
唯怡豆奶能深度綁定本地火鍋店,成爲了其拿下川渝市場的基石。
30年前,唯怡豆奶誕生,當時的街邊火鍋攤,人們解辣的選擇並不多。
大人們都在喝藍劍啤酒,而不喝酒的小孩們只能在天府可樂與豆奶裡二選一。
彼時的唯怡豆奶還叫“天下秀”,售價五毛一瓶,相較於牛奶和可樂,算是相當便宜了。
除了低價,天下秀豆奶還選擇了經典打法:健康牌。
藍劍集團苦苦鑽研豆奶的賣點,結果發現豆奶維生素E含量頗高。
於是,藍劍集團把“天下秀”改名叫“唯怡”,音同“維E”,玩上了諧音梗,強調健康屬性。
在那個健康飲料概念還不普及的年代,天下秀靠着這兩條口號,征服了衆多家長。
於是,在飲料市場還沒那麼混亂的初期,天下秀靠着“便宜+健康”率先搶灘登陸,搶佔了孩子們的童年。
在一衆洋品牌殺入中國市場後,曾經的可樂王者天府可樂黯然退場,而唯怡豆奶卻憑藉獨特的“便宜+健康”牢牢佔據了陣地。
前文提到的“玻瓶派”唯怡90,更像是90年代經典“天下秀”豆奶的復刻包裝,僅在川渝地區有售。
在走出川渝,邁向更廣闊的市場之前,本地人的情懷,是品牌敢走出去的底氣。
守住本地市場後,繼續強化火鍋店的渠道,成了唯怡走出去的手段。
和同類型飲料銀鷺、露露和椰樹相比,唯怡豆奶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產品特色。
目測進超市內卷這條路會異常艱難,唯怡豆奶直接破罐破摔,放棄了超市。
劍走偏鋒的唯怡豆奶,選擇強化自己“火鍋伴侶”的身份,專攻餐飲。
爲了能更加強調“佐餐”屬性,唯怡用了兩招。
其一,是以960ml的大瓶裝爲主,更加適合顧客在火鍋店裡噸噸噸;
其次,則是以讓利等方式,大面積拿下成都本地經銷商,佔領市場;
這兩招卓有成效,僅僅在川渝地區,唯怡豆奶90%以上的銷量都是出自餐飲渠道。
川渝地區的餐飲文化在全國的爆火,給了唯怡真正“走出去”的契機。
2021年,在全國火鍋企業Top20的排名中,有11家是從川渝地區走出去的品牌,其中不乏海底撈、小龍坎這種國民級的火鍋爆品。
唯怡豆奶也跟隨着這些餐飲品牌,“滲透”進入全國各地。
而那些想要強調自己“正宗”的川渝飯館,也會通過提供唯怡豆奶,來證明自己“根正苗紅”,這波“雙向奔赴”,堪稱典範。
唯怡也在刻意加強自己的“火鍋”文化屬性,從2008年開始,唯怡會經常冠名成都以及重慶的火鍋節。
火鍋節不僅要評選“最美味火鍋”,用來拿捏火鍋商家;還會安排選美比賽、音樂節來吸引年輕人。
通過火鍋節,唯怡已經把自己的紫色Logo和大熱的“川渝文化”現象牢牢綁定,成爲川渝“文化輸出”全國的尖兵。
牢牢掌握着餐飲渠道,成了唯怡豆奶最堅實的“壁壘”。
2022年數據顯示,唯怡豆奶以10.4%的市場佔有率,排在全國豆奶品牌中的第三,且多年來,這個數據難以撼動。
不怕渠道非主流,只怕立得不夠穩。
而立之年的唯怡,彆着急網紅化
植物蛋白飲料的市場,近幾年越來越擁擠。
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新註冊的植物奶相關企業才僅僅577家,而到了2022年,則高達2259家。
想要在如此激烈的賽道中卷出頭,網紅化,成了各大品牌的主要手段。
打健康牌,成了網紅化的第一步。
比如新進入中國市場的Oatly燕麥奶,以“高膳食纖維”“零乳糖”等作爲主要賣點,痛擊白領人羣的“健康”痛點,藉此打開市場。
除了健康牌,傍上咖啡大腿,搞定消費場景,也是植物蛋白們的另一條出路。
椰乳品牌菲諾,就是靠着給瑞幸提供椰乳一炮走紅;盼盼食品旗下的“椰子跳動”也選擇了和M Stand等咖啡品牌合作。
唯怡豆奶自然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網紅化”的機會,當然,這些道路,都不是由唯怡自己來趟。
2020年,美國留學歸來的90後董事長郭雅文走馬上任,不久之後,藍劍集團推出了新品:頌優乳。
頌優乳可以視作是唯怡豆奶的3.0版本,算是玩遍了所有的“網紅”套路。
論健康,頌優乳主打一個健康無糖,甚至還有添加玻尿酸和膠原蛋白的“養生款”。
論消費場景,頌優乳突出一個小資中產,既有咖啡特調款,也有運動健身款;
甚至代言人也選擇了擊劍冠軍孫一文,非常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特點。
藍劍集團想要依靠頌優乳破圈的急切心情,可見一斑。
儘管頌優乳銷售業績尚可,但是在面對“前有埋伏,後有追兵”的植物蛋白奶市場,頌優乳還是缺乏自己最獨特的特色。
而這一特色,恰好就在老前輩唯怡豆奶身上有所展現。
30歲的唯怡豆奶看似被單一渠道所“限制”,但是餐飲渠道的潛力,仍然非常可觀。
根據《2022餐飲白皮書》數據顯示,火鍋店目前仍是下沉市場佔比最高的餐飲品牌,佔比高達51.2%。
在這其中,川渝火鍋更是佔了40%;而川菜也吸引了67.4%的消費者。
牢牢紮根於火鍋店和川菜的唯怡豆奶,在自己的舒適區內,還遠遠沒有登頂。
而且,隨着唯怡豆奶市場認知度的提升,很多非川菜類的餐飲品類,也在逐漸認可唯怡豆奶。
唯怡豆奶也在積極佈局,打算從家庭聚會、隨食即飲等場景入手,拓寬市場認知,背靠火鍋店,走向更大的市場。
火鍋店與其說是唯怡豆奶的“桎梏”,不如說是唯怡豆奶獨一無二的“特色”。
唯怡豆奶在自己的舒適區內,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
紅海不一定適合暢遊,而舒適區卻很便於積攢力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