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醫學生的背後
01
今天上午,學醫的表弟,發來一則扎心的消息。
華西醫院的一名研究生陳某,23歲,新冠陽性3天,發着高燒,被迫帶病上崗,結果猝死。
網上看了下,該學生是華西泌尿外科研一專碩,在兒科普外組實習工作。
據說他陽了三天,身體感到不適,在工作羣請假休息,然而帶教老師比較嚴格,沒有批准。
不得已,他只能帶病上崗,當天在醫院實習完後暈倒,爆發性心肌炎,沒搶救過來。
這個事情的關鍵詞——青壯年,醫學生,陽性,帶病上崗,猝死。
雖然集齊了一大堆火爆的新聞因素,蹊蹺的是,卻並未見大媒體報道。
今天中午,華西醫院出來迴應,否認該生已經死亡,人還在ICU全力搶救。
華西的迴應,主要信息點有3個:
1、學生沒有去世,目前還在ICU搶救中;
2、發燒三天仍在工作,是假的,實際上是當天下午纔開始發燒;
3、具體生病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不過這個迴應,並沒有讓所有人信服。
有人認爲醫院避重就輕,並沒有說明陳同學實習時是否陽性。
也有人認爲,醫院強調“每日健康打卡”,是別有所指。
網上流出了該學生的診療信息,我不懂醫學,於是問表弟,情況是否很嚴重。
他回我了一句:這如果能搶救回來,諾貝爾都要從墳裡爬出來,給華西發醫學獎了。
看到醫院的迴應,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只是覺得難受。
這麼年輕的孩子,才23歲,剛拿到直博的名額,也許還在憧憬着一身白衣救死扶傷,就這麼被突然擊倒了。
到底是意外,還是人禍,我沒法下結論,只是他的父母得多麼痛苦和絕望啊。
02
前天的時候,昆明醫科大學的學生也出了事。
有學生反映,昆醫大不給在一線崗位的規培生配發相應的抗疫物資。
学信网毕业变结业?女子错失高薪工作后状告母校,校方解释很牵强
在學生提出抗議的時候,被保安鎖喉帶走,引發熱議。
昆醫大回應稱,被保安帶走的並非學生,是一位社會閒雜人員。
在上述迴應發佈後,該校學生紛紛留言稱,學校的迴應不屬實,被帶走的就是他們的研究生學長,而非學校口中的社會閒雜人等。
更有學生爆料稱,鎖喉的不是學校保安,而是院領導。
學生在線打假,指證學校說謊。
據學生爆料,在大量新冠病例涌入醫院的情況下,醫院甚至沒有爲學生配備最基本的N95口罩。
而且強制學生堅守一線,請假審批一刀切,只給一天。
再加上規培制度的問題,於是引發學生不滿。
所以才鬧出了這麼一大出亂子。
03
無獨有偶,昨晚,我所在的合肥,省醫科大學也發生了學生抗議。
不领年终奖金!「为何选年底离职」过来人2原因太真实:根本没差
起因是上面出了文件,高校學生願返盡返,結果醫院卻不讓學生走,強制要求在崗。
然而對待學生上,一方面沒有實行嚴格的防護措施,另一方面只發放極少的補貼。
恰逢省會南京的鼓樓醫院,每人發放1萬元的疫情防控津貼。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於是學生強烈不滿,動靜鬧得比較大。
結果,相關微博詞條沒了,超話也限制了,我也不敢多說。
當然,最終應該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
然而看了微博和抖音相關評論,都是吐槽和勸退安醫大的。
看來這波操作,確實寒了很多年輕人的心。
04
這上面三個事件接連出現,當然不是偶然。
最台灣也最國際!文創DIY+精緻美學+在地生活體驗,創意生活與觀光工廠精彩推薦
最近疫情防控放開,承受壓力的主要羣體,從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醫護等,直接變成了醫護人員。
在醫療資源愈發緊缺的情況下,矛盾進一步下沉,到了規培的醫學生頭上。
醫學我不懂,規培制度也只是瞭解皮毛。
但我相信這些還未畢業的學生,充滿了熱血和責任感。
市值2.5亿!金主接「屏东4毒师」藏南投 台风天闭门5天制安毒
然而他們被頂到前線後,防護不到位,待遇跟不上,甚至陽了也被迫堅持上班。
這些明擺着的矛盾,在特殊的社會環境下,瞬間被激化。
據瞭解,對多數規培的醫學生,醫院完全不給津貼,僅有國家給的幾百塊研究生補助。
但他們卻要交過萬的學費,也無法承擔自己的生活,大多隻能依靠其背後的家庭供養。
阳明山擎天岗秋芒实况!牛儿吃草、赏碉堡 「这条」绕一圈1小时
交學費的時候說他們是學生,上班的時候說他們是醫生,發工資的時候又說他們是學生,放假的時候又說他們是醫生。
這些學生幹着苦活,卻沒有一點地位和相應的收入。
圣诞彩妆/DIOR金色刺绣气垫粉饼美疯!1万元就能买到手拿包+4支唇膏超佛
然而這些學生什麼也控制不了,從進入醫院開始,他們就如滴水如海,任何掙扎都激不起波瀾。
一切問題追溯起來,都是錢的問題,制度的問題。
醫療撥款是否能增加,以改變這樣的格局?實現基層醫療發展的口號,是否能落到實處?
醫改改了那麼多年,看病難看病貴,醫患矛盾尖銳,到現在的買藥難,醫學生和醫院矛盾爆發。
我一個外行都覺得,中國的醫療行業確實該治治了。
最後,我真的希望,華西那個23歲的學生,能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
也希望這羣充滿勇氣,帶着濟世情懷的年輕人,能夠活得有尊嚴,有質量。
延伸閱讀
華西醫院再通報:23歲醫學生經全力搶救無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