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也是展現“同愛同在”風範的賽場
“小青荷”志願者服務亞運場館
【倡議家電台】碳定價、碳關稅……傻傻分不清,前進歐盟學習緩解碳焦慮!
胡欣紅
熱火朝天的亞運賽場,老將新秀們爭金奪銀、奮勇拼搏的身影,一次又一次地感染和激勵着賽場內外的人。賽場內外,一些“小青荷”可能會不小心“闖入”鏡頭。看到這些志願者的身影,很多人可能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
在亞運門票“一票難求”的情形下,能成爲志願者進入亞運賽場,當然是一種莫大的榮幸。但是,這些能近距離觀看比賽的“幸運兒”,卻並沒有公衆想象中那麼輕鬆。
在籃球比賽期間,在比賽中間負責擦地的志願者應該是球迷們最羨慕的。他們的座位就在籃架的邊上,最靠近球員替補席,可以說是距離比賽場地最近的人。然而,在比賽中“擦地哥”們的精神是高度緊繃的,坐在超級VIP的位置上,眼睛卻老盯着地板看,因爲隨時需要他們衝上場去,“誰得分,誰領先,我們大概也就偶爾看到兩眼”。而且,看似只需要衝到籃下,跑幾步路擦幾下地板再跑下場而已,但爲了追求最快速到達要擦拭的位置,“擦地哥”往往是膝蓋着地滑跪,類似滑鏟過去的,“一場下來,膝蓋挺痛的,都紅了”。
“擦地哥”只是本屆亞運會志願者羣體的縮影。根據杭州亞運會組委會的數據,本屆亞運會共選拔出3.76萬名志願者,主要來自浙江46所高校,還面向社會重點吸納競賽、小語種、醫療等專業力量。這些“小青荷”活躍在賽場內外,以專業和熱情的服務,讓各國運動員們感到“賓至如歸”。
爲了能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用心用情的“小青荷”們紛紛在志願服務的“賽場”練就了各自的“獨門絕技”。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志願者丁彥凱,就成了一位出色的網球撿球員。根據國際規則,分與分之間,運動員撿到球后直至發出,最大間隔不超過25秒。這就意味着,撿球員要在25秒內快跑、快撿、快傳。除了牢記比賽規則,他還將運動員發球習慣熟記於心,“有的運動員拿完球不擦汗,那我們就要速度更快;雙打節奏更快,撿球員也要更專注”。
心算“數學題”手換“鐵疙瘩”,始終“快手快腳”穿梭在臺上臺下的舉重加重員,被稱爲亞運賽場舉重臺上最忙碌的人;田徑賽場上志願者整齊劃一收放跨欄,猶如開啓了“複製粘貼”模式……
亞運賽場上,每一位體育健兒都向着心中的目標,用堅持詮釋熱愛,用拼搏澆灌夢想。一場賽事的圓滿舉辦,場上運動員的拼搏和熱血固然令人心潮澎湃,但那些無聲的堅守與努力也應該被“看見”。志願者們是賽會順利運行的重要保障,默默奉獻並積極傳遞正能量,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註釋了志願精神的實質內涵。
“青荷”的諧音是“親和”。這些年輕的身影,作爲文化、友誼和團結的使者,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成績,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的親和好客、成熟大方的風範。體育健兒在亞運賽場上奮力拼搏,在同一場運動會的另一個賽場上,志願者們勤勉工作奮力爭先,完美詮釋了“同愛同在”的亞運精神理念,爲亞運會創造了不可多得的精彩與價值。供圖/視覺中國